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在沈阳召开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于6月18~20日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农药生产、教学、科研和应用领域的1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副主任委员尹仪民主持,中化集团副总裁、沈阳化工研究院院长李彬致辞,主任委员、沈阳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康卓致开幕词。开幕式后,全体参会代表集体合影。
大会报告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教授的“超高效磺酰脲除草剂的创制及其推广应用”,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的“绿色农药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根的“国内外农药管理动态”,中化科技总院副院长李钟华研究员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农药项目的初步想法”,工信部原材料司张文明处长的“农药工业产业政策解读”,《农药》副主编张敏恒教授级高工的“世界农药市场”,康卓的“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对化学农药的影响”,环保部标准研究所所长武雪芳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研究”,沈阳化工研究院程迪教授的“化学农药工业重要污染物治理现状与对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陈思浩教授的“合成辣椒碱驱鼠模拟试验的设计及药效”,沈阳化工研究院刘长令教授的“中国农药创制问题回顾与展望”,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张朝贤研究员的“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技术与除草剂应用”,沈阳化工研究院宋玉泉高工的“高活性杀虫杀螨化合物生测研究进展”,安徽省国家农药剂型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戴权的“农药制剂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湖南化工研究院副院长欧晓明的“新除草剂甲硫嘧磺隆的水解动力学及机理研究”,华东理工大学陶黎明的“放线菌709084除草活性代谢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沈阳农业大学纪明山教授的“新型抗生素长白霉结构鉴定及生活活性研究”,华中师范大学贺红武教授的“环境友好型除草剂的开发”,沈阳化工研究院司乃国教授级高工的“保护地土传病害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武汉工程大学巨修练教授的“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杀虫剂的选择性与安全性”,沈阳化工研究院柴宝山的“嘧啶胺strobilurin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螨活性研究”,贵州大学吴剑的“不对称1,4-戊二烯-3-酮肟醚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珏萍教授级高工的“噻虫酰胺对五种鳞翅目昆虫的杀虫活性研究”,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关爱莹的“新型芳氧苯氧丙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贵州大学李向阳的“基于受体靶标的抗植物病毒药剂筛选新方法”,沈阳化工研究院常秀辉的“高活性化合物SYP-2100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应用”。
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75篇并汇编成论文集,会议评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并给予颁奖,分别是柴宝山等的“嘧啶胺strobilurin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螨活性研究”、常秀辉等的“高活性化合物SYP-2100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应用”、民治思浩等的“合成辣椒碱驱鼠模拟试验的设计及药效”、关爱莹等的“新型芳氧苯氧丙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李向阳等的“基于受体靶标的抗植物病毒药剂筛选新方法”、倪珏萍等的“噻虫酰胺对五种鳞翅目昆虫的杀虫活性研究”、欧晓明等的“新除草剂甲硫嘧磺隆的水解动力学及机理研究”、陶黎明等的“放线菌709084除草活性代谢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吴德财等的“2-氧代环已烷基磺酸盐的合成研究”、杨绍祥等的“含杂环瑞香酮类似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第七届委员会理事会议,由主任委员康卓主持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杂志成为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的刊物,新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郑永权研究员、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纪明山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杜晓华教授、《农药》杂志副主编张敏恒教授级高工为第七届委员,杜英娟同志辞去农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职务,推举张敏恒为副秘书长,李新同志为秘书处秘书;通报了优秀论文评审情况,提出了规范委员单位收费标准(高校与科研单位1000元/年、企业2000元/年)。大家对进一步办好专委会刊物和开展学术活动提出建议,主要建议再吸收一些沈阳院以外的专家学者充实到《农药》杂志编委会,《农药》杂志栏目设置上要增加一些导向性的综述文章,并且要开设专委会的网页,年会仍维持二年召开一次,但每年要围绕当前农业生产有害生物发生、农药开发及生产、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共性问题选择相应的主题开展调研、专家咨询或学术交流活动2次,以及《农药》杂志编委会会议1次,以期在行业内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戴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