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在扬州召开
4月25日~26日,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扬州召开了第九届全国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18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25日上午,联盟理事长王龙根主持了会议,南开大学席真教授报告了“农药化学生物学最新研究及其在创制中的应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一飞农艺师报告了“我国主要作物重大病虫草害发生的历史概况、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王龙根则介绍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药项目”。
下午分“合成组”、“筛选及应用技术组”交流,合成组交流由余昌申高工主持。华东理工大学徐文平报告了“海洋放线菌产抗植物病原真菌化合物Y12-26-A3b的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冯美丽报告了“含氟与多氟原子取代基的邻苯二甲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生物活性”,南开大学的朱有全报告了“3-酰基吡咯烷-2,4-二酮衍生物的构效关系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宗广辉报告了“已糖胺酶为靶标的杀菌剂化合物设计合成与活性”,华中师范大学陈琼报告了“含苯并恶唑结构的新型1,1-二氯丙烯衍生物的合成与杀虫活性研究”,沈阳化工研究院于海波报告了“cyenopyrafen类似物的合成及杀螨活性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王明安报告了“AdSS酶及其抑制剂作为除草剂的研究”,南开大学范志金报告了“基于植物诱导抗病激活机制的先导优化和生物活性研究”,沈阳化工研究院张静报告了“含吡唑二氯丙烯醚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贵州大学柏松报告了“奎宁硫脲衍生物催化不对称mannich反应合成含苯并恶唑基团的β-氨基酸酯类衍生物”,南开大学国丹丹报告了“基于1,2,3-噻二唑的双酰肼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贵州大学吴剑报告了“含酰腙结构吡唑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研究”等。
筛选及应用技术组交流由黄文耀主持。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谭红报告了“S-诱抗素研制与农用抗生素高效创新研究体系的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杨征敏报告了“大米中杀虫剂氟虱磺胺的残留研究”,沈阳化工研究院罗艳梅报告了“黑胸散白蚁生测方法探索及新化合物筛选”,贵州大学张侃侃报告了“病毒星在烟草中的内吸传导研究初报”,浙江省化工研究院许勇华报告了“三种有机硅助剂对2种农药制剂的生物活性影响”,华东理工大学须志平报告了“新型杀虫剂环氧虫啶的生物活性研究”,上海师范大学艾丽娟报告了“以蓝藻为载体的缓释剂研究”,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唐伟报告了“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开发作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研究”,沈阳化工研究院常秀辉报告了“新杀虫剂SYP-2100对螟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防治水稻螟虫田间药效试验”,贵州大学李向阳报告了“病氰硝与烟草花叶病毒交联的晶体学探讨”,浙江省化工研究院胡伟群报告了“杀菌剂抗药性发生现状及抗性机制”,南开大学房震报告了“Wq-C-13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南开大学李岳东报告了“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新农药创制中的应用”。
26日上午,大会交流由联盟秘书长李钟华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姚建华报告了“虚拟技术在化学农药先导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华东理工大学徐晓勇报告了“顺硝烯新烟碱杀虫剂的稳定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扬农股份周景梅报告了“新型卫生杀虫剂右旋七氟甲醚菊酯的创制开发”,中国农业大学孙玉凤报告了“唑环甲酰胺基EBF类似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朱冰春报告了“高杀虫活性二酰胺类新化合物的创制研究”,沈阳化工研究院杨吉春报告了“新型杀螨剂SYP-10898及其创制”,贵州大学徐维明报告了“含2,4-二氯苯基和1,3,4-恶二唑基砜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会议收集了90篇论文,编辑成论文集,并对优秀论文颁发了证书。(戴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