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在江西南昌召开了八届五次理事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农药生产、科研及管理部门,以及省市行业协会等理事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孙淑宝秘书长主持。江西省经信委副主任杨人平致辞,并介绍了江西农药的基本情况。江西省农药企业有81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17家,制剂加工企业64家,2011年农药产量10万吨,同比增长25%,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30%。
罗海章理事长作了“2011年度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八届五次理事会工作报告”,介绍了2011年中国农药行业运行情况,尤其是今年1~4月,农药产量同比增长23.7%,但杀菌剂产量出现负增长(-18.2%),进口农药增幅加大,同比增长14.5%,利润有所回升,同比增长36.2%。罗理事长回顾了中国农药工业协会2011年主要工作,提出了2012年的主要工作,一是协助工信部开展《农药生产管理办法》修订工作;二是落实工信部、环保部、农业部及国家质监总局四部门联合颁发的《农药产业政策》,积极推进行业整合,推动行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的做大做强之路;三是推进大宗产品协作组工作深入开展,如草甘膦环保专项核查,继续开展百草枯社会责任关怀工作,在机会成熟时组织农药生产企业成立“农药打假协作网”等;四是做好协会九届理事会换届准备,在2012年上海交流会展期间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五是加强农药信息工作;六是组织“第三届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加工技术及生产设备研讨会”,4月下旬已召开;七是联合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及国内部分优势企业发起成立“中国农药企业HSE联盟”,编撰了《中国农药行业HSE管理规范》;八是组织成立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九是推行规章制度与绩效考评制度。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袁隆华的讲话,指出当前石化化工出现下滑趋势,总体形势对农药行业压力加大,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农药价格在低位运行,加上外国公司强势进入中国市场;要求农药行业全面落实“十二五”农药发展规划,促进农药产业转型升级;工信部原材料司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积极推进《农药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二是依法做好农药许可工作,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三是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做好农资打假工作,四是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拿出2亿元专项资金鼓励开发使用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五是积极支持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挥作用。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叶纪明副所长通报了《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的进展情况,《条例》明确了维持现有管理体制格局,强化了各自的责任,取消了临时登记,建立了药害鉴定制度,强调了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的可追溯性,在农药标签上拟增加条形码,加大了处罚力度,恢复了农药专营制度,强化了限制使用农药的经营管理,农业部将颁布禁限用农药名单,并且要实施农药的减量计划。叶所长列举了当前农药行业五大趋势(重视农药使用的管理和加大扶持力度,如一喷三防、生物农药补贴,优化产业布局见到成效,营销服务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信息化更加迫切等)和八大现象(农药普遍超剂量使用,隐性成分的添加,标签不提示间隔期,部分作物无药可用,经销商主导农药用药,阿维菌素油膏取代原药,洋品牌得崇,基层执法少且人员素质低)。财政部今年下达了16亿专项资金,分二期实施,对3.2亿亩小麦 “一喷三防”计划实施补贴,92.3%的资金采用物化补贴方式,以县级政府主管部门招标,并且引入竞价机制。对于蔬菜用药,全国150多种蔬菜登记农药少,用药不规范,安全隐患大,药检所已开展用药调查与联合试验,今年要在11个省市开展工作,计划用5年时间,对500多种病虫害建立防治体系,建立500多项残留标准、150多项合理使用准则。对设施农药(保护地)用药剂量要与露地作物登记用量有所区别,要加强特种蔬菜用药量的指导,如豆角、芹菜、韭菜、黄瓜等,有效控制其农药残留量。
理事会还邀请了农药行业的老总们介绍经验,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医董事长毕强报告了《中小型农药企业发展之思考》,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华中报告了《中国农药行业再认识及蓝丰生化的发展战略》,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耀德报告了《加大科技创新,践行责任关怀、人才引领发展》,山东农药研究所所长李德军报告了《从百草枯看社会责任关怀》。下午则分成三个小组讨论,并且参观了正邦集团。
6月6日晚上,协会还召开了八届八次常务理事会,由副秘书长曹承宇主持,罗海章理事长和叶纪明副理事长先后讲话,通过了《关于发展新会员的议案》,有15家企业被吸收为新会员单位,还通过了协会第九届理事会产生的办法。(戴宝江)